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本部校区“后疫情时期小学生线上学习方式优化策略研究”成果公报

本部校区“后疫情时期小学生线上学习方式优化策略研究”成果公报

疫情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线上教学是前所未有的,对于传统的线下学习方式是一种极大的冲击。后疫情时期小学生线上学习方式将如何开展成为本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本研究结合前期《疫情时期小学生线上学习评价与认识》调查问卷,以及线上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的比较研究和影响线上教学成效的因素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后疫情时期小学生线上学习方式的优化策略,并设计了线上线下互通学习方式模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线上学习方式的发展概述,分析了线上学习方式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以及对学习者的要求,总结了在小学阶段实施线上学习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优化策略的提出明确了方向。

第二部分为小学生线上学习方式的优化策略。优化策略的提出以建构主义、关联主义和教学交互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发挥优势,改进劣势”为根本原则,优化的内容主要涉及教学关系、教学资源、教学环节、反馈方式、评价项目等几个方面。

第三部分为新型下上线下互通式学习方式模型设计。通过梳理设计过程和实施过程,本研究设计建构了线上线下互通的学习方式模型。

关键词:线上学习 优化策略 互通学习

二、引言: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曹丛主持的“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后疫情时期小学生线上学习优化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YZJ030),参与人祝永春、和骊麟、丁园园(因课题研究需要新增成员)、范新瑞(新增成员)。

课题基本情况介绍:2020年3月5日通过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平台在线提交《2020年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 专项课题申请·审批书》,4月15日收到课题立项通知,获知课题编号为2020YZJ030。自此课题进入实施阶段。期间,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就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展开在线讨论并进行分工。6月中旬,发布第一次成果公报。截至目前,课题实施阶段已基本结束,进入了终期总结阶段。在前期设计分析《疫情时期小学生线上学习评价及认识调查问卷》、开展“线上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的比较研究”和“影响线上教学成效的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后期主要进行的是后疫情时期小学生线上学习优化策略研究。从教学关系、教学资源、教学环节、反馈方式、评价项目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并通过梳理设计过程和实施过程,设计建构了线上线下互通的学习方式模型。

三、成果内容

1.第一部分:问题缘起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 。当地时间2020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一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就此拉开帷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李克强总理要求,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20年1月21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1月29日,教育部下发“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 通知。2月11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中小学“停课不停学”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指出实施“停课不停学”,各地要区别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网上教学的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安排,合理选择学习资源。对上网学习的要求,可借鉴一些地方好的做法,对小学低年级上网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由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对其他学段学生作出限时限量的具体规定,避免学生网上学习时间过长。同时,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等,防止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停课不停学” 使得在线教育和线上学习需求激增,令教育转型的必要性被验证,而这一次大规模的线上教育直接推动了教师对于在线工具应用和学生对于在线学习需求的突破。后疫情时期对于教育系统而言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就是在疫情结束之后,是否有必要继续开展线上学习以及如何做到线上与线下学习相融合等问题。

本课题主持人及主要成员均为小学一线教师,因此本课题研究针对的主要对象就是小学生。对于小学生而言,疫情时期开展线上学习是一种应急选择,那么学生及家长对此有何看法?线上学习方式对于小学生是否适用?在疫情结束之后,是否有必要继续开展线上学习?如果这是一种必然趋势,那如何优化线上学习方式,使之成为传统学习方式的有效补充?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思考的关键,也因此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2.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与方法(含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

(2)小学生线上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风格转变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在线教学,对在线教学理念和实践方法加以尝试,才能不断提升在线教学能力,促进学生逐步深化学习。各级教育部门可以以综合评定或开展竞赛等多种形式考察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

(3)线上学习方式要求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学校可以出台相关标准,为学生的自我评测提供依据。对于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学校可以在现有信息课基础上增设相应课程或增加信息课学时,保障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具备基本的线上学习能力。

(4)小学生线上学习可分为校内外两种形式,校内主要由教师监管,家中则由家长监督。家校之间可采用同一体系的评价方式,对小学生线上学习的时长、效果等进行记录和反馈。

5.成果公报总字数3000-5000字

(1)课题研究成果一:后疫情时期小学生线上学习方式的优化策略研究(节选)

本次优化策略的研究将从教学关系、教学资源、教学环节、反馈方式、评价项目等几个方面进行:

①优化教学关系

在线上学习方式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什么角色是提出优化策略首先要明确的问题。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不同,师生不处于同一时空之中,因此教师的主导地位和监督作用在线上教学中难以发挥。而由于线上资源的丰富性,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因此师生关系也由传统的“讲授者-学习者”的关系变成了“分享者-建构者”的关系。

在新型的教学关系中,教师的身份更像是资源整合专家,不仅要在浩繁的网络资源中进行筛选整合,更重要的是分享给学生的知识要相互关联,呈现一定的体系性,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小到一个视频资源、大到一节课的知识呈现,都应当有所选择,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脉络。

与之相应的,学生身份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单纯的被动学习者变成了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在实际的线上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将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更好的发挥网络学习优势,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②优化教学资源

据调查,大部分家长认为,学校正常的教学任务已经很重了,线上学习会占用太多时间和精力,会加重孩子负担,容易造成厌学;针对低年级学生,孩子年龄小,日常在校学习内容足矣,不想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课余时间希望孩子能好好玩玩;网络学习最好还是用于拓展,如果有适合拓展的内容可以作为补充自愿学习。

家长的顾虑体现了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是我们优化线上学习资源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目前来说,线上学习资源可以分为三类,教师共享的线上资源,学生分享的线上资源,自主查找的线上资源。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学生看屏幕的时间,我们认为,线上学习资源应当以教师分享为主。因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取的资源更具实用性、趣味性、系统性,而且条理更加清晰,指向更加明确。

线上学习资源来源广泛,程度参差不齐,因此资源的筛选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因为学习资源应当呈现一定的体系性,这就需要由教师来予以把握。在资源选择方面,教师应当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围绕该目标在网络上进行资源的初步筛选,选取其中最有针对性的音视频资源,然后适当进行加工,视频时长应当控制在5-10分钟,避免拖沓。如果网络上没有合适的资源,就需要教师自行进行编辑和处理。但这种方式是我们所不提倡的,因为比较耗费教师的精力,同时视频的质量也会受限。

因此,笔者认为,小学生线上学习资源应当成为线下学习的有效补充,以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的线上资源为主,不建议学生在资源选择上耗费时间精力。

此外,教学资源标准化、教学设置标准化(标准课时量、标准制度)将成为线上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线上课程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拥有不可取代的巨大优势:技术和样本。当学习数据取代了传统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就可以持续不断地优化。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结合后台数据与师生反馈,完全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更新和迭代。

③优化教学环节

根据前期访谈结果显示,80%以上的中高年级家长认为:线上学习方式未来会成为一种趋势。但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11岁以上或者是初高中、大学阶段才适合使用线上学习方式。家长们普遍认为,是否能够采用线上学习方式,年龄并不是主要的限定条件,关键是与孩子的自觉性和自控力有直接关系。因此,针对小学生认知的特点,在保障其有意注意的发展、有意记忆的能力逐渐增强的基础上,线上学习应当采用有助于提高其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的教学方式,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当做到紧凑、高效。

a.提炼知识要点,覆盖教学环节

线上学习素材丰富,可以作为传统学习方式的补充,丰富课本内容;同时,线上学习采用的动画、视频等直观形式有助于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就学生层面而言,线上学习的内容可以涉及预习、复习、知识巩固等多个教学环节。

预习微视频可以用于预习和初步掌握知识点:线上教学视频可以指导学生有步骤地学习;对于难点重点和易出错问题做成视频,学生可以随时观看,对不明白的事项可以反复学习;线上学习老师讲解得更明白,不会的或者重点难点可以再讲解,有利于课后复习。

b.把控教学时长,实现有效学习

据调查显示,家长认为合理的小学生在线学习每节课的平均时长是15-20分钟;家长认为合理的每天线上学习的时长是1-2小时。根据时长控制需要,每个教学环节都应当合理把控时长,实现学生在限定时间内的有效学习。比如,预习的时间可以控制在5分钟以内,正式的学习过程10至15分钟。这就要求每一段视频都应当进行精简,以最短的时间呈现最精华的内容。

线上学习的时间可以通过时长限定进行控制,但是学生的自学和思考时间可以是开放的,因为这个过程是可以脱离网络进行的。学习无需长时间直视电脑,只需根据线上学习要求自主进行思考或者练习即可。学生参与线上讨论或者答题的时间也可以由教师予以控制。如果是一对一检测形式,学生只录制个人发言即可;如果需要线上讨论,学生可以根据线上视频提出的讨论要求提前做好准备,教师可以限定每位同学的发言时间,以此来控制教学时长。

c.加强教学互动,营造临场氛围

教学资源的临场感直接决定线上教学活动的成败。以直观的、图表化的直观形式来展示学习要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临场感,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比如可以设置一些游戏,如拼合游戏、猜测游戏、模仿表演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互动参与性;加“倒计时器”,有助于限定时间,加强紧迫感。

④优化反馈形式

如果孩子无法独立进行线上学习,而开展的时间大多为工作日,家长就会存在无法有效监督和陪伴的情况,作业更会成为难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线上学习的反馈应当是及时且直观的,即学习和反馈同步进行,减少额外的作业时间,这样就可以相应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比如,除传统的作业形式以外,线上学习对于学习内容的反馈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比如说可以通过师生讨论、生生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观点,从讨论中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学会倾听和采纳他人建议,最后再对个人观点进行梳理整合。这样的反馈方式与传统的手写作业不同,它可以完整地记录学生思维的过程。通过语音录制、发言截屏等方式整体的记录和呈现学生对问题的反馈。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反馈方式记录学生对于问题的掌握程度并及时作出评价,其他同学也可以在该同学的讨论过程记录之下进行评论,进而形成新一轮的互动。

⑤优化评价项目

小学生正处于从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逐步向独立自主学习过渡的阶段,因此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如果学生缺乏监督,过分依赖他人,会导致学习目标难以达成,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监督。其中包括线上资源的观看情况、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在线交流的发言情况等。除了教师的监督以外,还需要及时有效的评价措施,可以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通过这些评价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予以改正。

此外,小学生线上学习可分为校内外两种形式,校内开展时主要由教师监管,家中则由家长监督。家校之间可采用同一体系的评价方式,对小学生线上学习的时长、效果等进行记录和反馈。

(2)课题研究成二:新型线上线下互通学习方式模型设计(节选)

①概念解析

线上线下互通学习方式不同于以往的线上学习,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线上学习或者是传统学习方式的延伸或扩展。互通学习方式将在线的传统学习方式优势与线上学习方式的优势相结合,弥补两者学习过程中的缺失。这种学习方式,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设计过程

乔希·伯尔辛(Josh Bersin)认为混合式教学的设计过程主要包含四个环节:分析学习者内在需求和期待;依照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内在需求制定教学设计和评价标准;发掘并整合教学资源,并运用恰当的技术媒介呈现;实时教学计划并跟踪实施效果,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根据上述建议,我们将新型线上线下互通学习方式的设计过程明确如下:

a.学情分析:分析学习对象的知识结构和内在需求,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信息技术能力等,避免盲目施教。

b.教学目标: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内在需求,分别确定线上和线下教学目标。既要体现两种目标的连贯性,又要体现差异性。

c.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线上线下两方面的教学设计,线上设计的部分首先要发掘并整合教学资源,然后选择恰当的技术媒介呈现,将系统性、关联性的知识体系提供给学习者,使之成为线下学习的有效补充。

d.教学评价:实施教学计划并跟踪实施效果,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

③实施过程

本章节主要是在前期设计的基础上,明确线上线下互通学习方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的具体任务。

a.线下设计

本环节主要任务就是教师进行备课,根据学情分析,形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初步设计,明确教学目标,进行资源整合和微视频制作,设计课程自主学习任务单。

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在内容方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比如预习微视频、本课重难点微视频、复习巩固微视频、知识点测试微视频等。依照10分钟注意法则理论,视频应当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保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另外,教学微视频呈现的只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知识点部分,内容应当深入浅出,易于理解,便于学生自学。除微视频外,教师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拓展资源,以超链接或者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共享给学生,使之成为线下课堂的有益补充。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应当基于学习者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范围进行设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线上线下学习的具体要求,为下一步开展线上线下学习提供素材。

b.线上学习

本环节是学习者通过自主开展的线上学习,自行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例如,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单上显示的教师布置的任务进入教学平台后,找到教师提前录制的预习微视频,明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在自学中发现疑惑之处,带着问题进入线下学习,有利于解决疑问,提高学习效率。再如,教师提炼的教学重难点,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透彻理解并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练习测试之类的微视频,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后学习的需要,有助于学生排除知识盲点,进行查漏补缺,以巩固知识。

c.线下呈现

本环节是在线上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进行的面对面交流,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教师通过确定小组合作类型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发布小组合作任务,小组内整理线上学习成果并进行总结展示。线下课堂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有些问题可以在小组内解决,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由组长整理后汇报给老师,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授和点拨。这样的课堂将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d.线上反馈

学生根据教师上课所讲解的问题,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并通过练习和作业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然后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并提交作业。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查看和批改学生作业,并将作业结果反馈给学生。这种作业反馈形式效率极高,并且非常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看到自己的作业情况,如有异议或者疑问,可以在线上与教师及时沟通解决。

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者,教师与学习者都可以成为评价与被评价的主体。因此,线上反馈不仅仅是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相应的评价教学活动,对教师教学、线上资源质量等作出实质性评价和反馈,这也是混合型学习模式的优势之一。

④模型流程图

(3)课题研究成果三:新型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课例设计(详见附录六)

①线下设计

a.学情分析

写倡议书是学生初次学习,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书信和边条的写作基础,因此探讨倡议书的格式和内容成为本次习作的重点。根据学生的旧有知识情况,掌握建议书的格式是习作的重点,可以通过微视频的指导,帮助学生在课前自学掌握。而建议书的具体内容则是学生习作的一个难点。想要突破这些,就要结合身边实际生活中浪费资源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课上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资源的问题,从而确定倡议书的主要内容。

b.教学目标

(a)明确倡议书的实用价值。

(b)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c)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d)学会关注社会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

c.微视频制作脚本(略)

②线上学习

a.学生观看微视频

b.根据视频要求,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③线下呈现

a.学生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课前学习成果,组内展示各自的倡议书。

b.小组代表在班内汇报展示组内最佳倡议书

c.教师根据学生呈现的内容,给出指导意见

d.学生自行修改倡议书

④线上反馈

a.学生将修改后的倡议书上传至学校数字校园平台作文板块

b.通过数字校园平台,实现习作的生生互评

c.教师给出评语及修改建议,评出习作等级

d.学生自行修改,二次上传习作

e.教师予以反馈,最终定稿。评出优秀习作,推送至全班或全年级分享。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

后疫情时期小学生线上学习方式优化策略研究

有话要说...